冰城公安:法理情相融 柔性执法护民生
(本刊记者:胡万春 文:公宣)执法办案是公安机关的主责主业,办案时既要体现法治力度,也要彰显司法温度。哈尔滨市公安局在严格规范执法的同时,践行“严格不失温度、关怀不越底线”的工作理念,积极推行柔性执法,通过人文关怀、耐心调解、教育引导等措施,既守住了执法办案的“准绳”,又传递了为民服务的“温度”,实现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,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治温度。
特殊关怀显温情

“警察同志,我确实不该把车停在医院门口,但实在是因为老母亲突然发病……”在某医院门口,一位违规停车驾驶人指了指车后座上的老人向执勤民警解释道。了解情况后,民警立即帮助其联系医院急诊科,方便患者顺利就诊,随后又引导驾驶人将车辆停放到合适位置。
柔性执法不是弱化法律刚性,而是在依法履职的基础上,最大限度体现人文关怀。
今年以来,哈尔滨市公安局在严格执法的同时,更加注重执法方式的人性化,通过法理情相融合的实践,让执法既有尺度又不失温度。各办案单位在执法过程中,注重对特殊群体给予人性化关怀。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,安排女性民警陪同询问,并邀请心理咨询师介入疏导;处理老年人违法案件时,民警主动联系家属到场,耐心解释法律规定;对于生活困难的嫌疑人,办案单位积极协调司法救助,帮助其渡过难关。这些充满温情的执法细节,体现了冰城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情怀。
耐心调解止纷争

近日,道外分局东莱派出所民警在入户走访时发现,两户居民因入户门开关门冲突问题引发矛盾纠纷。民警在听取双方诉求后,厘清矛盾根源,在查阅相关法条与规定后,对双方进行释法说理,缓和双方激动情绪。随后,多次进行实地走访、观察实验,提出解决办法,并在社区、物业的配合下,对入户门进行升级改造,两户居民对改造结果非常满意,对民警的调解结果赞不绝口。
面对邻里、家庭等常见纠纷,市公安局以“情理交融”的方式搭建和解桥梁,将矛盾化解在源头。同时,坚持“综治引领、司法主导、社会协同、部门联动”原则,推进“庭所对接”“民调入所”“律师进所”等多元调解机制,强化源头管理、标本兼治。此外,各派出所还联动社区老党员、退休干部组建“志愿调解队”,形成“民警+群众”的调解合力,通过“背对背疏导+面对面调解”等方式,在化解矛盾纠纷时既讲法律权责,又念人情事理,将矛盾化解在源头、消除在萌芽。
教育引导重预防

“现在执法越来越人性化了。”出租车司机李师傅有感而发,“民警执法时总是先敬礼,说话客气,道理讲得明白,我们心服口服。”
执法方式的转变,正悄然改善着警民关系,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。当民警用温暖化解对立、用理解消除隔阂,遵法守法的种子也慢慢地在群众的心中生根发芽。
在案件办理过程中,办案民警注重开展法治教育,实现惩处与教育相结合。在一起涉企案件中,办案民警主动提供法律服务,指导企业规范经营;处理初次违法的年轻人时,民警组织其参加社会服务,帮助其认识错误、改过自新;对于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,办案单位推行“首违不罚”制度,给予当事人改正机会。这种“教育引导式”的执法方式,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和信服。
法理情相融,刚柔并济施。哈尔滨市公安局将继续探索柔性执法新路径,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传递司法温度,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、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,让警营新风在执法办案中熠熠生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