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中时网河南讯城乡建设频道主编杨义庭)报道:你看现在这街道多整齐,路灯亮堂,饭后还有小广场散步,咱镇这几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! 秋日傍晚,封丘县居厢镇街头,村民王大爷带着孙子在新修的文化广场上休闲,望着眼前干净整洁的街道、错落有致的民居,脸上满是笑意。这生动的一幕,正是居厢镇以小城镇建设为抓手,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的真实缩影。
自小城镇建设工作启动以来,居厢镇始终坚持 “以人民为中心” 的发展理念,镇党委书记孙猛更是主动扛起 “第一责任人” 职责,以 “摸清底数、找准路子、干出样子” 为工作导向,带领镇村干部开启了一场 “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” 的建设实践。
“小城镇建设不是‘拍脑袋’工程,必须贴合群众需求、符合镇域实际。” 孙猛同志深知,建设方案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效与群众满意度。为此,他亲自带队,组织镇党政班子成员、包村干部、村 “两委” 干部组成专项调研小组,用一个月时间走遍了居厢镇 18 个行政村。调研中,他们既看村容村貌的 “面子”,更查基础设施的 “里子”—— 在街头巷尾记录群众反映的 “路灯不亮、排水不畅” 问题,在田间地头倾听村民对 “休闲场所、便民服务” 的期盼,甚至坐进村民家中,详细询问对房屋风貌、道路规划的具体想法。
“以前村里路窄,收庄稼的车都不好过,能不能把主干道拓宽点?”“咱村老人多,要是能有个晒暖、聊天的地方就好了”…… 每一条建议,调研小组都认真记录、分类整理;每一个诉求,孙猛都当场与村干部商议初步解决思路。调研结束后,他又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,将收集到的 200 余条群众意见逐一梳理、逐条研究,形成了 “基础设施优先、民生需求为本、风貌特色彰显” 的建设思路。
为确保方案的专业性与可行性,居厢镇主动对接封丘县城乡建设局,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进驻镇域开展实地勘察。设计过程中,孙猛始终强调 “群众意见不能落、镇域实际不能丢”——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 “道路通行” 问题,设计方案将镇区主干道由 5 米拓宽至 8 米,并配套建设人行道、排水管网;围绕 “便民休闲” 需求,规划建设 3 处村级文化广场,配备健身器材、休息座椅;考虑到乡村风貌的协调性,统一设计民居外墙装饰风格,既保留中原乡村的质朴特色,又避免 “千村一面” 的单调。方案初稿形成后,镇里又通过 “村村响” 广播、村民代表大会、张贴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,根据群众反馈的 17 条修改建议,对方案进行了 3 轮优化调整,最终形成了一套 “群众认可、专业可行、贴合实际” 的建设方案。
方案落地后,居厢镇成立了由孙猛任组长的小城镇建设工作专班,实行 “每日调度、每周通报、每月督查” 工作机制,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。在镇区道路改造现场,专班成员每天清晨到岗,协调施工车辆、保障群众出行,避免因施工影响村民日常生活;在文化广场建设工地,镇干部主动对接施工方,根据村民建议调整健身器材的摆放位置,增设无障碍通道;面对部分村民对房屋外墙改造的顾虑,孙猛带领村干部逐户上门解释政策,说明改造不收取群众费用、且能提升居住环境,打消了村民的疑虑。
如今的居厢镇,早已旧貌换新颜:镇区主干道平坦宽阔,两侧路灯整齐排列,夜晚亮起的灯光照亮了群众出行的路;18 个行政村实现 “村村通硬化路、户户通自来水”,困扰村民多年的 “排水难、照明差” 问题彻底解决;3 处村级文化广场成为群众休闲的 “好去处”,清晨有老人打太极、傍晚有孩子跳皮筋;就连以前杂乱的房前屋后,也通过 “微改造” 变成了精致的 “小菜园”“小花园”。
“小城镇建设不是为了‘好看’,而是为了让群众‘好住’。” 孙猛在全镇小城镇建设总结会上的这句话,道出了居厢镇建设工作的初心。从倾听群众呼声的 “调研走访”,到汇聚专业力量的 “方案设计”,再到紧盯民生需求的 “项目推进”,居厢镇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,用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,让小城镇不仅 “美如画”,更让群众 “笑如花”,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的居厢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