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中时网山东讯 记者:杨义庭)在乡村振兴的宏大篇章中,山东省鄄城县彭楼镇凭借创新举措与务实行动,探索出一套特色乡村治理与振兴模式,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,而这背后离不开镇党委书记陈东波的积极推动与引领。
陈东波深知党建对于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,他大力推动 “党建 +” 模式,构建 “跨村联建党委 - 村党组织 - 网格党小组 - 党员联系户” 组织体系,让党组织的力量深入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,凝聚起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。秉持精准识才等理念,他主导设立人才回引站,借助 “家燕归巢” 政策,吸引众多人才返乡,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彭楼镇创新网格化建设,划分 58 个村级网格,配备 44 名网格员。网格员们下沉到基层一线,主动处理各类事务。同时,以党建为引领,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网格融合,通过 “党建 +N” 模式,联合多部门共创共建。通过 “三级责任体系”,镇班子成员、包村干部及网格员各负其责,有效助力化解基层矛盾。
依托党群服务中心,彭楼镇在 18 个行政村设立便民服务点,推行 “一窗受理、全科服务” 模式。这一举措由陈东波积极倡导,旨在让群众 “只进一次门、办完一切事”。村 “两委” 干部与党员轮流坐班,至今已解决超 1300 件群众难题,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。
陈东波十分重视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带动作用。以舜王城中药材市场为支撑,他带领彭楼镇打造中药材产业示范片区。借助跨村联建党委推进中药材产业,形成协同增收模式,如今已有 3 处千亩以上种植基地,不仅带动了就业,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。同时,前牟村蛋鸡养殖产业在三任支书接力发展下,构建起养殖 “一条龙” 格局。陈东波带领镇党委大力扶持,设立鸡粪处理厂等,契合生态环保要求,通过 “支部 + 公司 + 基地 + 大户 + 农户” 模式,进一步丰富产业体系。为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渠道,陈东波还带领镇农业办公室、乡村振兴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管区书记、村支部书记等一行人赴山东省济南市参加 “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(山东)交易博览会”,为彭楼镇的油菜产业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,积极推介本地产品,拓展销售渠道。此外,他还带队赴安徽亳州考察学习,为本地中药材饮片加工产业发展筹备第一手资料,解决中小型中药材经销户发展难题。
彭楼镇按照 “四精” 原则全域推动人居环境整治。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,出动机械 500 余台次,清运 1100 余吨生活垃圾、修复 32 处残垣断壁等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各村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,累计开展 41 次整治工作,共同打造美丽家园。
凭借网格化管理优势,彭楼镇借助民情民访代办机制化解纠纷,推行 “三个三” 工作法,彰显为民情怀,今年已成功化解 42 件纠纷。严格首接首办责任制,包案化解积案,避免信访矛盾扩大,守护乡村和谐稳定。
借由以上多元举措,彭楼镇走出了一条契合本地实情的乡村振兴道路,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,未来也将在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大步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