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鄄城县阎什镇阎北村八组“自建联建”模式探访
(中时网山东讯 记者:杨义庭)走进鄄城县阎什镇阎北村八组,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民居,宽阔平坦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,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,村民们在新建的健身广场上悠闲活动……谁能想到,一年多前,这里还是闲置土地零散、环境杂乱的普通村庄。如今,在阎什镇党委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村民的积极参与下,阎北村八组通过盘活闲置土地、创新“自建+联建”模式,实现了村庄面貌的华丽蜕变,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。
党委政府精准施策 闲置土地“活”起来
阎北村八组位于阎什镇北部,过去由于缺乏统一规划,村内存在不少闲置宅基地、废弃坑塘和边角地,既影响村容村貌,又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。如何让这些“沉睡”的土地焕发生机?阎什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,决定以阎北村八组为试点,探索“盘活闲置土地、改善人居环境”的新路径。
“乡村振兴,规划先行。我们坚持‘因地制宜、因村施策’,不搞大拆大建,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,让每一寸土地发挥最大效益。”阎什镇党委书记史燕在项目启动会上强调。为确保规划科学合理,史燕多次带领镇村干部、规划设计专家深入阎北村八组实地调研,召开村民座谈会,广泛听取群众意见。
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下,阎北村八组对村内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摸排,建立台账,并通过“四议两公开”程序,制定土地整合方案。对于零散地块,采取“小块并大块、分散变集中”的方式,通过土地置换、合理补偿等方式进行整合,为村庄建设腾出空间。
书记一线督导 村民共建共享
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,阎什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史燕任组长的工作专班,实行“镇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户”的工作机制。史燕多次亲临建设现场,督导规划落实,协调解决施工难题。
“村庄建设不能‘干部干、群众看’,必须让村民真正参与进来,才能确保建得好、管得住。”史燕在村民动员会上说。为激发村民积极性,镇党委政府创新提出“自建+联建”模式,即:有条件的农户可自主建设,相邻农户可联合共建,困难家庭则由村集体帮扶建设。同时,镇政府统一提供规划设计、基础设施配套和技术指导,确保建设规范有序。
在建设过程中,史燕带领镇村干部逐户走访,了解村民需求,帮助协调建材采购、施工队伍等问题。村民李建国原本对改造持观望态度,史燕得知后主动上门做工作,帮他算清经济账、环境账,最终李建国不仅同意参与联建,还带动了周边几户村民一起加入。
村庄焕新颜 村民笑开颜
经过一年多的建设,阎北村八组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
- 居住条件改善:新建和改造房屋50余栋,巷道硬化率达100%,村民住房安全性和舒适度大幅提升。
- 基础设施完善:安装太阳能路灯35盏,新建健身广场1处、公共绿地3处,村庄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0%。
- 乡风文明提升:通过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共同维护环境,邻里关系更加和谐,村民自治意识显著增强。
“以前村里路难走,环境差,年轻人都不愿回来。现在路宽了、灯亮了,房子也漂亮了,连在外打工的孩子都说要回来盖新房!”村民张大爷高兴地说。
经验可复制 模式可推广
阎北村八组的成功实践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阎什镇党委书记史燕表示,下一步,将在全镇推广“阎北模式”,结合各村实际,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源,让更多村庄实现“旧貌换新颜”。
“乡村振兴不是‘涂脂抹粉’,而是要真正让群众得实惠。”史燕说,“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,尊重群众意愿,激发内生动力,走出一条符合阎什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。”
如今,阎北村八组的村民们正享受着“新家园”带来的幸福生活,而阎什镇的乡村振兴故事,还在继续书写……